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展研究 > 课程研究 > 课程研究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人本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它既反对作为“第一势力”的行为主义机械论,又反对作为“第二势力”的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因此被称为“第三势力”。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和罗杰斯。 
  •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马斯洛将心理学分为机械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将人和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放在研究的首位。他从人类动机入手对人的需要、本性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其理论观点。
  •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三大互相重叠的类别:意动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他认为各种需要以一种层次的和发展的方式、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关联起来。其中,意动需要可以分为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层次,依次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除了意动需要之外,马斯洛还探讨了认知、理解和审美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两种需要和意动需要并不处于同一层次发展系统之中,而是表现出一种既相互重叠又相互区别的关系。
  • 自我实现理论
  • 心理治疗理论
 
  •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
罗杰斯是马斯洛之外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大多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已成为大多数心理咨询师临床实践所遵循的原则。
  • 人性论
  • 自我论
  • 心理治疗论
罗杰斯的治疗体系通常被称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或“当事人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把心理治疗看作一个重塑人格、重塑自我的过程,因此,重塑人格、重塑自我既是心理治疗的目标,也是心理治疗的实质所在。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让个体尊重和正视自己的经验,破除防御。让个体认识、消除和改变个体自我中的那些价值条件以及与这些条件相一致的个人的自我形象,确立个人身上代表着其本性、反映实现自我趋向的要求的经验。态度和行为方式。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原理可以表述为:如果提供某些条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客观上存在着这些条件,就会出现一个过程,该过程具备一些特定的要素;而如果该过程一经出现,就会导致一些治疗性的结果。
这些治疗条件主要包括咨询关系、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咨询关系是咨询者和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亦即“两个人有心理上的接触”;真诚一致就是治疗者在治疗关系的范围内,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整的人;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对一个人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这种感受是自然发生的,是无条件的;共情意味着“设身处地”地“感同身受”,感受来访者的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过程包括12个程序:1)来访者主动求助;2)咨询师说明的情况,包括咨询师什么、双发的责任、时间安排等问题;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感情;4)咨询师能够接受、认识和澄清对方的负面情感;5)促进来访者积极情感的成长;6)接受来访者正面情感;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是自我;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9)来访者的积极尝试及疗效的产生;10)进一步扩大疗效;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治疗结束。
心理治疗的过程和结果之间并没有明确、清晰地分界线。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结果可以表现为一下五个方面:1)对经验、感受较为开放;2)自我结构变得能与其经验相协调,并能不断变化以便同化新的经验;3)评价由外变内;4)信任机体,信任自身机体的官能;5)愿意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不是追求达到一种理想、满意却固定不变的状况。
  • 治疗关系论
罗杰斯对治疗关系的发现大体上可以分为从“指导”到“非指导”,以及从“非指导”到关系这样两个连续阶段。
要建立起良好有效地治疗关系,除了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共情等“技术”,更重要的是治疗者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即在会谈过程中,治疗者不是关心自己的技术表演、运用是否得当,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真诚的倾听、感受、并且如实地传达自己此时此刻所得的感受上。
关于如何创造出一个有帮助作用的关系,罗杰斯总结了十条体会:1)我能否做到对方觉得我是值得信任、可靠,以及在某种深刻的意义上是表里一致的?2)我能否有足够的表达能力,使我能将自己不含混的表达给对方?3)我能否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对别人的积极态度——即温暖、关心、喜爱、感兴趣,以及尊重的态度?4)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使自己可以和对方分开来?5)我是否自己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允许对方拥有他自己的独特性?6)我能允许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感受和个人意义上的世界里去并且像他一样看这些感受和意义吗?7)我能不能接纳当事人向我呈现出来的每一个方面?8)在这种关系中,我是否较为敏感,留意我的举动而不使对方感到威胁?9)我能不能帮他解除外在评价的威胁?10)我能否视对方为一个正在“形成”(becoming)过程中的人,抑或我宁愿收他的过去还有我的过去的束缚?